除本益比,另經常利用股價淨值比PBR
本益比PER是從企業的收益性來判斷股價;股價淨值比PBR是根據企業的資產內容來判斷股價。
股價淨值比PBR=股價/每股淨值
股東權益=總資產-負債
>>資產合計:流動資產、基金與投資、固定資產、無形資產、其他資產
>>負債合計:流動負債、長期負債、其他負債
>>股東權益合計:股本、資本公積、保留盈餘、其他項目、庫藏股票
企業淨值等於企業解散後的總資產
每股淨值=股東權益/總股數(益通股+特別股-庫藏股)
PBR的倍率高就是高價股,PBR倍率低就是低價股。
PBR-1是投資人觀察基礎
股票投資大都以企業的收益力為著眼點,比起每股淨值而言,每股盈餘更受重視。
把PBR的角色設定為在看完PER以及企業成長率之後的輔助指標也可以。
用PBR排除對行情下跌的擔心
每股淨值常成為股價下跌的最大極限,也就是"股價再怎麼糟,在每股淨值之下一定會有相當的買盤。"
若股價跌到RBR1倍以下,就能視為反彈的轉捩點了。
(小心RBR過高的股,可和市場比較,要買的話得有充足的理由買進)
PBR長期低暗藏危險
PBR1以下表示「質」不錯,適合長期投資者持有,但進場前還是要留意以下:
公司資產怎麼多卻沒人氣? 是經營團隊不佳?還是產業沒前景?公司很久沒賺錢了?或沒發放股利了?
PBR另有一重要議題,就是資產價值會因為大環境變化使得市場對其態度冷熱不同,EX:通貨膨脹or台幣升值,資產雄厚的個股將成為眾人垂愛的焦點。
>>新台幣匯率上升受惠族:資產、營建、觀光、金融等內需型產業會跟著行情看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