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非特認為投資股票成功的最大秘訣在於「就像以50美分換1美元一樣來購買股票」
除了從業績來確認外,最常用的就是本益比(PER)、股價淨值比(PBR)。
PER、PBR都是股價便宜度評估的標準。
好股票也不趁人氣不旺時買進
人氣旺股票:成交量很大的企業、題材正熱的新興市場股票,投資人關注度高,媒體、證券公司常報導的。
本益比(PER)計算式
PER從公司效益(利潤)出發判斷股價是否便宜的工具。
價格是每股利潤的幾倍。本益比中的「本」=股價、「益」=每股稅後純益。
PER=股價/每股盈餘 (股價=PER*EPS)
EX:每股利潤每年10元,現股價是100元,本益比就是100/10=10倍。
本益的數值越小股票越便宜。一般認為PER在15左右是正常水準,但跟區塊性和所屬產業不同。
(甲公司業績平平,PER若一般水準是15倍相比的話,10倍可以認為他是便宜的。乙公司若發展迅速成長性高,PER與同業平坪30倍比,20倍也是便宜的。)
PS.如果有人氣,PER變成20~30倍,現有10倍,正是買進機會。成長性越高;PER也越高,但太高會有危險。
尋找被低估的股票
EX:已知一公司雨季(6個月)EPS1.12,約每月賺0.18(1.12/6),一年預估賺2.3(0.18*12)。以PER15倍計,股價有34.5(2.3*15)的實力,但6月初股價才21元左右本益本只有9倍。顯然是被低估了。
成長快速的公司本益比高
投資人對於高成長的公司,本益比就會設定高一點,所以有些股票即時很貴還是有人買。
行業別不同,本益比平均值差很多
2009年例子,本益比平均值最高的是「觀光事業」類,平均是40倍。最低的是鋼銷工業類、建材營造類的5倍。
在計算出企業本益比後,要和大盤本益比比較,再和同業的其他企業行進比較。
(本益比歷史數據:台灣證券交易所>統計報表>上市公司月報>上市股票本益比及殖利率)
本益比與國際股市相比:台灣證券交易所>統計報表>國際主要股市月報>世界主要證券市場比較(明細表)
<<PER低=/=便宜;PER高=/=貴>>